细雨绵绵的傍晚,撑一把竹伞,漫步在七盛角水系的河边,看雨银丝样洒落,把路边的植物洗刷的翠绿而清新;听雨玉珠般飘落,把平静的水面搅扰的涟漪一圈圈。
微风细雨、亭台楼榭、白墙红瓦、竹影拱桥,耳边仿佛还能听到宋词浅浅吟唱。在古城生活了20余载,却第一次发现雨中的龙亭那么美,雨中的古城那么靓,是“水”为古城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。
翻开古城2700多年悠远的历史,城内河湖密布,素有“一城宋韵半城水”的美誉。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”,黄河在古城一带形成旷古的悬河奇观,这天来之水与古城纠扯撕缠,形成了古城独特的自然环境。
早在1000多年前,北宋为满足都城东京的庞大需求,建立了以开封为中心的水路交通网。先后疏浚和开凿了多条河道,贯通了黄河、淮河、长江、珠江诸水系。那时东京的河道,日夜舟船如织,商旅不绝,那是怎样的一派京都繁华景象。古城兴盛于水。
然而,黄河是悬近于古城,水患不断,古城衰于水。更令人堪忧的是,近年来河道不畅,活水难补,污染严重,北方水城的秀丽风光减色不少。记得80年代初,我住在西郊黄汴河边,河的西岸边有几家造纸厂,造纸厂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水里,河水呈现污浊的黄、赫、紫色,河里鱼虾全无,河边寸草不生,河水刺鼻难闻,周边的居民几乎都要绕道而行。更别说享受临水而居的种种乐趣了。不光这条河是这样,别的水域的状况而亦相同,就连为开封居民提供饮用水的清水河几乎也面临同样的污染问题。当时的龙亭湖,也由于水道阻隔,湖水得不到有效循环、净化,加上生活垃圾的污染,水质也很不理想,湖周边的景色大打折扣,开封“北方水城”的地位岌岌可危。
上善若水。历史的变迁,已经让古城清晰辨证地认识了水与古城的情缘。伴随复兴古城的钟声,终于近一个时期开始,治理疏浚河道,古城的水质和周边环境大大改善。于是,也有人提出了贯通全城河道的想法,然而,天方夜谭不久就成了古城人的共识和追求。连接龙亭湖与包公湖的水系二期工程正式启幕建设,但已经初成古城的一道靓丽风景。闲暇时,水系信步,看春花园桃红柳绿;赏夏荫园垂柳罩荷;观秋韵园芦花飞雪;品冬韵园梅雪冬妍。那是一种心旷神怡的惬意!正所谓,千年梦华更灿在今,瑶池仙境洒落古城。
“自在飞花轻似梦,无边丝雨细如愁。”秦观在《浣溪沙》中这样写雨。 雨,洗出清新空气;雨,滋润芳菲心情;雨,浇灌大地生机;雨,萌生未来希望。雨滴答滴答,玉珠样洒落水系的河水中,悦耳地奏响快乐的乐章,古城正以轻快的脚步向生态旅游城靓步迈进。